首頁
1
喜樂福教會
2
慕安德烈
3
慕安德烈--內在生活184
基督教喜樂福教會 402 台中市南區福中街23號
第36章 代求者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6、17)有一種思想最攔阻人不效法聖經中聖徒們的榜樣,就是以為經上人物的行徑屬特例,我們不能期望自己也有在他們身上所看見的特點。但神賜下聖經的目的剛好與此相反。他賜給我們這些人,以教導我們、鼓舞我們,他們是神恩典所作成的標本,是神旨意活生生的具體表現,但願我們曉得神所要求於我們,以及人所能達成的光景。由於錯誤的觀念如此普遍,雅各遂針對這項需要寫道:“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以鼓舞每一個立志過有功效之禱告生活的人。既然他的性情與我們沒有兩樣,作工在他裏面與我們裏面的恩典是一樣的,我們就沒有理由說不能和他一樣發出大有功效的禱告。禱告若要有能力,必須努力得著以利亞的靈。“讓我尋得恩典,可以像以利亞一樣地禱告。”這樣的渴望是完全正當且十分必須的,如果我們誠實地尋求以利亞禱告能力的秘訣,他所走遍的路必定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從他與神同在的生活、為神作工、對神的信靠上,找著這門路。以利亞與神同活禱告是生命的聲音,因為人活著,所以他禱告。神所看為真實的禱告,並非他在特定的禱告時間裏滔滔不絕的言語與思想,而是從他的願望和行動裏看見他的心謙卑俯伏。生命所說出來的,比嘴唇所說的更大聲、更真實。要禱告得好就必須活得好,與神同活的人才會得知神的心意、討神喜悅,然後他才能照著神的旨意祈求。想一想以利亞頭一次對亞哈發出資訊時,是怎麼說的——“我侍立在主神面前”(王上17:1另譯)。想想看他在基立溪旁多麼孤單,從神所差的烏鴉得餅,然後到撒勒法受一個窮寡婦服侍。他與神同行,好好地學習認識神;當時候來到,他知道如何向這位他所確認的神禱告。禱告的信心只能從與神有真實交通的生活生髮出來,生活與禱告之間的連結必須清楚而緊密。當我們奉獻自己與神同行時,才能學習禱告。以利亞為神作工神差遣他去那裏他就去,神吩咐他做什麼他就做。他侍立在神面前事奉他,他指證百姓的不是和罪惡。所有聽見的人都可以說:“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王上17:24)他所有的禱告都與為神所作的事工有關。他是一個行動家,同時也是一個禱告的人。一開始他為乾旱禱告,然後求雨,這是他先知工作的一部分,藉著審判與憐憫,使百姓回轉歸向神。他求火從天而降燒盡燔祭,好讓人明白耶和華是真神。他所求的一切,都是為著神的榮耀。常常有信徒尋求禱告的能力,是為自己求美好的恩賜,那種隱藏的自私奪走了能力與答復。只有當自我消失在神榮耀的願望裏,奉獻生命為主作工時,才會帶來禱告的能力。神的本性就是愛,要救我們、祝福我們。當信徒奉獻自己來事奉神時,便會在其中找到禱告的新生命。事奉別人證明我們為他們禱告是誠誠實實的,事奉神會顯示出我們有需要也有權利坦然無懼地禱告。要培養這種意識,告訴神你要全然奉獻自己來事奉他,如此會加強你對禱告蒙垂聽的信心。以利亞信靠神饑荒時他已學會為著個人的需要信靠神,所以他敢為著更大的事信靠神,相信神必垂聽他為百姓的禱告。從他求火蒙神應允的事上,我們看見以利亞在神裏面有信心。從他對亞哈宣佈大雨將傾盤而降的事上,我們也看見他充滿信心。當他的僕人六次帶來“沒有什麼”的資訊時,他仍舊俯伏在地求雨。以利亞因著與神相交而得著神的友誼。並且藉著為神作工而堅固這友誼。對神的應許和神性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使他的禱告大有功效。內室是學習這功課的地方,晨更是一所訓練學校,在那裏可以操練像以利亞一樣的禱告恩賜。讓我們不要懼怕,以利亞的神仍然活著,在他裏面的靈也住在我們裏面。讓我們跳出狹窄而自私的禱告視野,不單以自己得著恩典能站立得住為滿足。讓我們培養像以利亞那種全然為神而活的態度,我們才能學習像他一樣的禱告。禱告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有福的新經歷,使我們看見我們的禱告也可以大有功效。在長遠活著為我們代求之救贖主的大能裏,我們當鼓起勇氣,毋須害怕。我們已經把自己交給神,正在為他作工。我們正在學習認識他、信靠他。我們可以指望在我們裏面的神生命,即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要引領我們一樣地進入這恩典——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慕安德烈--內在生活36 2023-03-19 2024-03-19
基督教喜樂福教會 402 台中市南區福中街23號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基督教喜樂福教會 402 台中市南區福中街23號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03-19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第18章 受教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亨安息。(太11:29)

學生的第一樣美德應該是樂意受教。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意識到自己一無所知,隨時準備放棄自己的思想或做事的方式,附從導師的看法,而且安靜地信靠導師,相信他知道也願意指示學生如何去學習、去認識。柔和謙卑的靈會很小心地聽,要知道導師的意思是什麼,並立刻、急速去實行。如果學生裏面的靈是這樣,卻還學不來,那麼錯在導師。

基督既是我們的導師,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大大失敗,很少真實地在屬靈的知識上長進?我們聽了那麼多聖經,也讀了那麼多聖經,也多次表示我們相信聖經是生活的唯一準則,然而為什麼聖經的靈與能力沒有彰顯在我們身上?在禱告室和查經聚會裏,我們發出那麼多真誠而熱切的請願,然而為什麼我們那麼少從神的話的得著喜樂與力量?

這個問題非常要緊。為什麼有那麼多耶穌的門徒們自以為他們真渴望認識並遵行他的旨意,然而他們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承認他們並沒有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如果他們已找著這問題的答案,生活必然已改變了。

而本章開頭即提出了答案:“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安息。”許多人認基督為救主,卻不認他為導師。他們相信他是為羊捨命的好牧人,卻不大曉得他每天牧養群羊的實況——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羊聽見他的聲音就單單跟隨他。他們不大曉得什麼是跟隨羔羊。因此,首要之事是從他得著羔羊的性情,並追求要像他那樣心裏柔和謙卑。

基督的門徒花了三年的時間在他的學校裏,才預備好領受聖靈的浸,使他所給他們的一切奇妙應許得以實現。惟有在主耶穌的親身教導之下,籍著柔和謙卑的心,每天等侯、領受並跟隨這教導,才能使我們真正在心裏得享安息。於是所有的勞苦、重擔、緊張、失敗、失望都卸下了。取而代之的是神聖的平安,知道基督自己已承當了一切。

如果我們負基督的軛,學習他心裏柔和謙卑的樣式,再加上受教的態度,拒絕倚靠自己的智慧去認識或做任何一件事,那麼每天從早到晚,他的靈會充滿我們整個生命和生活。早晨的時光尤其需要培養這種態度,想辦法從己和己的一切能力裏被釋放出來,就在那兒,當神的話、基督的話、聖靈的話盤踞心思之時,天天要記得讓這些話引我們到基督面前,讓他親自教導我們、開啟我們,惟有這樣,才能帶來裨益。

每天我們需要經歷這位元活生生的主耶穌——“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住”(西1:19),我們一切的生命與救恩都彙聚在他裏面。當他就近我們、掌管我們時,我們就能領受他的教導,晨更時,我們必須明確地祈求並培養這種受教的態度,樂意去負他的軛,學他的樣式。受教的態度即是一切。如果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基督耶穌的靈,確實“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如果他在我們裏面的整個生命與作為就是一種神聖的教導,那麼我們整個生命的表現必須是一種神聖的受教。惟有如此,我們每天讀神話語的時光與日常生活,才能完全照著主耶穌所能成全的樣式。

拋棄以往所學的,通常是學習新功課最重要的部分。以往錯誤的印象與偏見,乃學習過程中無法克服的障礙。除非這些障礙被挪去,否則教師的勞苦終歸徒然,他所傳授的智識不過觸及表面,在表面底下的深處,學生仍舊被他第二天性所引導。教師的首要工作是去發現障礙,並幫助學生能看清且挪除。

除非我們準備拋棄以往所學的,否則真實而忠誠地學像基督的功課無法完成。因著遺傳、教育、傳統,我們對於宗教和神的話有太多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攔阻我們得著真理的實際。若要學基督的樣式,必須願意把我們所相信的每一樣真理置於他的檢視之下,接受批判與校正。

謙卑乃基督徒生命中最根本的德性。“自卑的必升為高”是神國絕對的律。正因為我們沒有遵行此律,所以雖然想在恩典、信心、屬靈知識、對靈魂的愛、祝福的能力各方面更上一城樓,卻總是感到失望。我們不相信他的救恩以謙卑為起點,也以謙卑來成全。“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這句話的含意比我們所以為的更廣、更深。

溫良柔順乃謙卑的一種型態。晨更時,我們把自己當作在基督的學校裏學習的人,那麼學習者身上最特出的標誌應當是溫良柔順。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幾乎沒什麼謙卑可言,讓我們聽這聲音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