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喜樂福教會
2
慕安德烈
3
慕安德烈--內在生活124
基督教喜樂福教會 402 台中市南區福中街23號
第36章 代求者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6、17)有一種思想最攔阻人不效法聖經中聖徒們的榜樣,就是以為經上人物的行徑屬特例,我們不能期望自己也有在他們身上所看見的特點。但神賜下聖經的目的剛好與此相反。他賜給我們這些人,以教導我們、鼓舞我們,他們是神恩典所作成的標本,是神旨意活生生的具體表現,但願我們曉得神所要求於我們,以及人所能達成的光景。由於錯誤的觀念如此普遍,雅各遂針對這項需要寫道:“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以鼓舞每一個立志過有功效之禱告生活的人。既然他的性情與我們沒有兩樣,作工在他裏面與我們裏面的恩典是一樣的,我們就沒有理由說不能和他一樣發出大有功效的禱告。禱告若要有能力,必須努力得著以利亞的靈。“讓我尋得恩典,可以像以利亞一樣地禱告。”這樣的渴望是完全正當且十分必須的,如果我們誠實地尋求以利亞禱告能力的秘訣,他所走遍的路必定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從他與神同在的生活、為神作工、對神的信靠上,找著這門路。以利亞與神同活禱告是生命的聲音,因為人活著,所以他禱告。神所看為真實的禱告,並非他在特定的禱告時間裏滔滔不絕的言語與思想,而是從他的願望和行動裏看見他的心謙卑俯伏。生命所說出來的,比嘴唇所說的更大聲、更真實。要禱告得好就必須活得好,與神同活的人才會得知神的心意、討神喜悅,然後他才能照著神的旨意祈求。想一想以利亞頭一次對亞哈發出資訊時,是怎麼說的——“我侍立在主神面前”(王上17:1另譯)。想想看他在基立溪旁多麼孤單,從神所差的烏鴉得餅,然後到撒勒法受一個窮寡婦服侍。他與神同行,好好地學習認識神;當時候來到,他知道如何向這位他所確認的神禱告。禱告的信心只能從與神有真實交通的生活生髮出來,生活與禱告之間的連結必須清楚而緊密。當我們奉獻自己與神同行時,才能學習禱告。以利亞為神作工神差遣他去那裏他就去,神吩咐他做什麼他就做。他侍立在神面前事奉他,他指證百姓的不是和罪惡。所有聽見的人都可以說:“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王上17:24)他所有的禱告都與為神所作的事工有關。他是一個行動家,同時也是一個禱告的人。一開始他為乾旱禱告,然後求雨,這是他先知工作的一部分,藉著審判與憐憫,使百姓回轉歸向神。他求火從天而降燒盡燔祭,好讓人明白耶和華是真神。他所求的一切,都是為著神的榮耀。常常有信徒尋求禱告的能力,是為自己求美好的恩賜,那種隱藏的自私奪走了能力與答復。只有當自我消失在神榮耀的願望裏,奉獻生命為主作工時,才會帶來禱告的能力。神的本性就是愛,要救我們、祝福我們。當信徒奉獻自己來事奉神時,便會在其中找到禱告的新生命。事奉別人證明我們為他們禱告是誠誠實實的,事奉神會顯示出我們有需要也有權利坦然無懼地禱告。要培養這種意識,告訴神你要全然奉獻自己來事奉他,如此會加強你對禱告蒙垂聽的信心。以利亞信靠神饑荒時他已學會為著個人的需要信靠神,所以他敢為著更大的事信靠神,相信神必垂聽他為百姓的禱告。從他求火蒙神應允的事上,我們看見以利亞在神裏面有信心。從他對亞哈宣佈大雨將傾盤而降的事上,我們也看見他充滿信心。當他的僕人六次帶來“沒有什麼”的資訊時,他仍舊俯伏在地求雨。以利亞因著與神相交而得著神的友誼。並且藉著為神作工而堅固這友誼。對神的應許和神性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使他的禱告大有功效。內室是學習這功課的地方,晨更是一所訓練學校,在那裏可以操練像以利亞一樣的禱告恩賜。讓我們不要懼怕,以利亞的神仍然活著,在他裏面的靈也住在我們裏面。讓我們跳出狹窄而自私的禱告視野,不單以自己得著恩典能站立得住為滿足。讓我們培養像以利亞那種全然為神而活的態度,我們才能學習像他一樣的禱告。禱告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有福的新經歷,使我們看見我們的禱告也可以大有功效。在長遠活著為我們代求之救贖主的大能裏,我們當鼓起勇氣,毋須害怕。我們已經把自己交給神,正在為他作工。我們正在學習認識他、信靠他。我們可以指望在我們裏面的神生命,即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要引領我們一樣地進入這恩典——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慕安德烈--內在生活36 2023-03-19 2024-03-19
基督教喜樂福教會 402 台中市南區福中街23號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基督教喜樂福教會 402 台中市南區福中街23號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03-19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seelove.url.tw/hot_337298.html

第12章 生命與知識

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創2:9)

認識事物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藉著理解力和思考力,在知性一方面得以認識一件事;另一種則是在生命裏,藉著內在的經驗去認識。天資聰穎的盲人,也許藉著讀給他聽的書本,得知一切有關光的科學知識。而一個孩子或未開化的蠻人,雖然甚至連光是什麼都沒有想過,卻比一個盲人學者還認識光。後者是藉著思想認識有關光的一切事,前者卻是在實際的看見和享受中來認識它。

在基督教的信仰上亦是如此。心智可以從聖經吸收有關神的思想,知道所有關於救恩的教義,然而裏面的生命卻不認識神拯救的大能。所以經上說:“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也許他知道有關神和愛的一切,也許他也能就著這一切發表許多美麗的思想,但是除非他有愛心,否則不會認識神。只有愛心能夠認識神。對神的認識即是永生。

神的話是生命的話語。即使知性一方面的認識微薄,生命可以很強壯。相反地,人可以用最大的興致殷勤追求神話語的知識,而生命卻不受一點影響。

舉一個例子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件事。假設我們賦予蘋果樹理解力,使它可以用眼看、用手工作,也許蘋果樹可以為自己做些園丁所做的事——堆聚肥料、收集水份。然而蘋果樹裏面的生命仍然和以前一樣,迥異於所賦予它的理解力。同樣地,一個人內在的屬天生命迥異於他用來理解這生命的智慧。我們確實很需要藉著智慧把神的話輸送到心田,聖靈則使它活化、有生命。但理解力本身絕對無法輸送真實的生命或使之活化,它不過是運送食物的僕人。活著的是心,它必須得著餵養。

神藉樂園裏的兩棵樹啟示同一個真理。如果亞當吃了生命樹的果子,就可以在生命的能力裏領受並認識神所為他預備的一切美善。對於惡,他只藉絕對遠離它來認識。然而夏娃被知識欲引入了歧途——“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創3:6),於是人性獲得了善的知識卻不擁有善,只能從與它相反的惡來認識。從那一天起,人類用知識過於用生命來追求宗教信仰。

惟有生命、經歷、擁有神和他的良善才能給予真知識。智慧所吸取的知識無法給予生命。“我若……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13:2)在我們每日的讀經裏,會面臨這種危機,但我們必須去面對並克服它。我們必須在人所能明白的範疇裏,藉著智能去聆聽並瞭解神的話。但我們也須明白藉智慧所獲取的真理於我們無益,除非聖靈使它成為生命和根植於心的真理。我們必須全心降服於主,在安靜的順從與信心中,等候神藉著聖靈作工在我們裏面。

一旦這成為神聖的習慣時,我們就學會使智慧和心靈在全然和諧中運作的藝術。理解力一動,心就跟著動,等著聆聽聖靈的教誨。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